穆长春、狄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的金融分析

本文来源:人民创投区块链

作者:穆长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狄刚,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核心要点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产融结合,突出供应链整体经营成本降低,已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争相创新的新领域。但目前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尚处于早期阶段,虽然有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涌现和应用,离成熟相距甚远,供应链金融还无法脱离信用,优质的核心企业信用又无法向供应链上下游传导,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存在。

信用的核心是对过去的事实可证,对未来的事情可期,区块链技术就是承载信用的最佳工具,其随着比特币的问世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尝试对供应链金融的概况和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分析供应链金融的痛点及区块链的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探索,最后在指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供应链金融概况与发展现状

1.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1) 背景

企业微观上,尽管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但在落地操作上,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的经营重点在于实现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商流的有效整合,这也是供应链发展必须要跨越的障碍。

产业宏观上,产融结合已经是全球先进供应链体系和制度所倡导的模式。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全球化趋势要求金融市场以供应链为中心提供更为灵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风险可控的融资模式;另一方面,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亟待供应链金融的支持;相应地,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金融创新来创造新的业务生长点和利润来源。

在企业微观和产业宏观的共同作用下,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理论创新的新方向,近年来也发展迅猛。

(2) 定义

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定义的普遍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它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以及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用供应链物流盘活资金,同时用资金拉动供应链物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应链网络,与供应链经营企业相结合,实现有效的供应链资金运行,同时又能合理地控制风险,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关键问题。

(3) 特点

a) 供应链管理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基础。实际的供应链支撑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规模和风险由供应链运作的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决定。

b) 运用大数据对客户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前提。整体评估是指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方从行业、供应链和企业自身三个角度分别对客户企业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评判,并依据分析结果决定是否对其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c) 资金闭合运作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刚性要求。为了保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正常运转,供应链的资金流、物流运作必须依照合同要求流动。

d) 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是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手段。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圈由供应链金融受益主体、实施主体、资金方以及基础服务的相关企业和组织共同构成。

e) 企业、渠道和供应链,尤其是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f) 流动性较差资产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针对目标。企业在生产和贸易的过程中,形成了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等众多资金沉淀。这些流动性较差资产为金融机构或其他服务提供商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理想的业务资源。

2.  供应链金融交易形态

传统的供应金融的交易形态有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以及预付款融资三种,并且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交易形态——战略关系融资。下面对四种交易形态做简要的介绍。

(1) 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也称发票融资,是指企业将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专门的融资机构,以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使企业得到所需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融资是集融资、结算、财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应收账款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保理、保理池融资、反向保理、票据池授信、出口应收账款池融资和出口信用险项下的贸易融资。

(2) 库存融资

库存融资又称存货融资,是指需要融资的企业,将其拥有的存货用作抵押,向资金提供方出质,同时将质押存货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物流企业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方贷款的融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库存融资的形态主要方式有:静态抵质押授信、 动态抵质押授信和仓单质押授信。

(3) 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是指在上游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为缓解预付货款压力以金融机构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其提货权由金融机构控制的融资业务。

预付款融资的主要类型有:先票/款后货授信、担保提货(保兑仓)授信、进口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国内信用证和附保贴函的商业承兑汇票。

(4) 战略关系融资

上面介绍的三种融资方式都属于有抵押物前提下的融资行为,与原有的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相似。在供应链中还存在着基于战略伙伴关系、基于长期合作产生的信任而进行的融资,即战略关系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在于要求资金的供给与需求方相互之间非常信任。在战略关系融资中,供需双方之间除了需要依靠契约进行治理,还要进行关系治理。

3.  供应链金融的政策环境

近些年来,供应链金融的支持政策不断加码。

2016年2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 ,提倡探索推进产融对接融合,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2016年10月,发改委发布《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强调建立财产权利质押登记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便于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2017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提出,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保理等各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其中“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是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2018 年 4 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央行决定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

在政策向好的大环境下,供应链金融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竞争中来。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外,行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都在尝试作为实施主体来开展服务。

4.  供应链金融的生态

供应链金融生态由供应链金融参与方间的角色和结构关系,以及它们与制度和技术环境的关系共同构成。供应链金融生态包含四层结构。

(1) 供应链金融受益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受益主体主要是指在生产和贸易的过程中,依附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背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 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实施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随着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信息的行业龙头企业、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各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来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3)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

供应链金融资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主体,同时也承担着最终风险。

(4) 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方,如技术服务提供商、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服务商、行业组织等。

5.  供应链金融的功能与主要价值

(1) 功能

a) 追踪供应链资金流

供应链金融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无法对链上的资金流进行有效管理。而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可以说是对不同供应链成员间金融资源流动的管控。

b) 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

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使得链条上的企业关系更多的是协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金融资源的使用考虑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收益,而是整个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c) 扩大金融资源的源泉

供应链成员及服务提供商之间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需要进行支付,因而有了融资的需求。供应链金融提高了链上成员获得资本以及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的可能性,改善了链上企业融资的境遇。

(2) 主要价值

a) 降低融资成本

核心企业由于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关系,不仅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还通过订单和销售渠道选择控制着中小企业的未来生存与发展。银行通过核心企业的担保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转化为对核心企业的授信,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极大限度地盘活资金,让中小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融资。

b) 降低融资门槛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了应对中小企业资信普遍偏低的特点,银行可以只关注每笔具体的业务交易,适当淡化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贷款准入控制。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申贷企业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及企业历史信誉情况,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利用贸易自偿性来控制贷款风险,从而使一些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导致贷款被拒的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来获取贷款融资。

c) 降低融资风险

通过对物权单据的控制和融资款项的封闭运作,银行可以对资金流和物流进行控制,使风险监控直接渗透到企业的生产和贸易的过程中,有利于对风险的动态管控。

同时,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银行授信与融资主体风险的隔离。银行更注重企业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通过对企业的全面审查,确定企业销售收入作为其融资的还款来源,同时限定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使资金不能被动用,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风险的降低鼓励银行拓宽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范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惜贷拒贷的问题。

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1.  供应链金融行业痛点

(1) 供应链信息不透明

传统供应链运作中,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链上参与方的系统相互割裂,各自保存信息,没有有效的共享渠道和途径。如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的交易信息只会存储于双方的系统之中;金融机构授信信息也仅仅掌握在金融机构的手中。由于整个供应链信息不透明,参与者无法了解整个交易流程中所有的信息流和进展情况,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加大了操作难度和风险。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信息不透明则造成了其无法从中小企业获得有效的数据,进而怀疑整个交易的真实性,使得许多真实且急迫的融资需求被拒绝。

(2) 授信对象局限性

由于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管控的考虑,只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垂直给上下游企业进行授信。风险传递的扩散性使得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大多只局限于一级供应商与经销商,而处于供应链远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则很难得到满足。

(3) 违约风险高

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链条企业的约束能力较弱,给恶意虚假交易、资金流断裂等可能造成违约的行为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供应商与买方、融资方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最终现金结算过于依赖双方的契约精神,尤其在涉及到多方交易或多级交易时,违约风险则会成倍增长。

(4) 监管难度大

到目前为止,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化程度依旧较低,文件仍多为纸质形式,操作也多依赖于人工,加之银行间信息不互通,监管信息获取滞后,容易被不法企业“钻空子”,以同一单据重复融资,或虚构交易背景和物权凭证,比如2012年江浙地区出现的钢贸融资虚假仓单以及2015年珠三角地区出现的黄金珠宝加工企业构造贸易融资投机套利。

(5) 融资难融资贵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赊销是买方的主要结算方式,相应的账期也从30天延长到60天,90天甚至180天不等,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但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不到供应链的尾端,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优质贷款。而民间借贷利息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较为严重。

2.  区块链的技术特征

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应用模式,对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众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 网络结构方面

区块链基于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使得参与方能够对等、网状协作。这为参与方之间没有显著的层级或从属关系的跨机构协调,提供了便利,无须在组织结构上进行协商,只要将业务规则固化到区块链的初始设置中,即可开展,简单快捷。

(2) 系统稳定方面

区块链具有高度稳定的特性,能够作为供应链金融运作的基础平台,满足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对系统稳定性的基本要求,供应链数据能得到有效保护,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可以在区块链系统上稳定运作。

(3) 信任体系方面

各个节点可以在无信任基础下进行安全交易。区块链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有效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上的数据安全性高、交易无法撤回,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往往会进行较为严格的身份认证与反洗钱,构成了区块链的信任体系。

(4) 存储技术方面

分布式、集体维护的存储方式使交易者可以匿名,交易信息完全透明。参与者共同维护一个数据全体可见的账本,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加密存储,数据不可篡改,完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3.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非常适用于多方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1) 供应链信息透明化

供应链生态中的参与方依协议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本,每一笔交易经全体共识后记账。公共账本上的数据全体可见,可有效保证数据主体的访问权和数据可携权,赋予数据主体对自身数据更为灵活的处置能力。通过数据链上、链下分级加密存储,可在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实现数据在不同应用间更高效的自主流转,符合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发布后的技术发展趋势。

(2) 信用传递

在传统的融资过程中,核心企业背书信用会随着应收账款债权的转让不断减弱。区块链技术能够把现实的应收账款债权映射到链上,并能基于显示法律和合规要求实现转让、清算等业务动作,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设计,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可承载价值,核心企业背书效用能够沿着可信的融资链路传递,进而解决核心企业信用难以传递到供应链尾端的难题。

(3) 智能合约管控履约风险

金融的价值核心是通过跨周期资金配置所产生的资产,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能够承载这种多样化场景的资产。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应用于商业场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是一种特殊协议,封装了若干状态与预设规则、触发执行条件以及特定情境的应对方案,以代码形式写入区块链合约层。

基于智能合约的履约形式不但能够在缺乏第三方监管的环境下保证合约能够顺利执行,而且杜绝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违约风险。

(4) 监管便利性提升

将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上链加密并实现可追溯,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通过区块链实现纸质文件的电子化以及对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获取监管信息,对资金流分析预警,能够及时对贸易背景真实性进行分析与核实。因此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大大便利了监管,顺应了当前金融监管日益严格的趋势。

(5) 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使得链条上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贸易真实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同时由于核心企业能够信用传递,传统流程中由于信任危机而增加的繁琐核查程序可以得到大幅削减,金融机构惜贷拒贷的现象也能够有所改善。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融资效率,为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极大助力。

4.  区块链赋能供应链金融的应用——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

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的结合是当前供应链技术应用的热门领域之一。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优势明显。以下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来说明。

(1) 主要流程节点

(2) 现有流程痛点

a) 纸质文件、线下手工操作

b) 信息分散不透明,来源无法追溯

c) 企业容易以相同单据重复融资,或虚构交易背景和债权凭证

d) 融资过程需要多部门协同,流转时间长,效率低下

e) 数据获得性差,无法有效管理资金流动并预警,同时也无法及时对贸易真实背景进行分析及核实

f) 银行手工报送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g) 信息同步实效性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20-4-13 16:31
青青
粉丝0 阅读29915 回复0

精彩阅读

排行榜

41财经公众号码

扫码微信公众号
给你想要与成长

用心服务区块链创业者/投资者
QQ1541735644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1541735644@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41财经媒体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