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后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发布

来自: 链塔智库 收藏 邀请

疫后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发布

——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课题研究第九次会议

2020疫后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发布

来源:数字岛公众号

2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治理及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筹)、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链塔智库、数字岛共同主办,并在数字岛平台上启动的数字经济学术研讨(视频)会上, 10余位专家学者研判:疫情是数字经济的催化剂,快速、全面、精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是高效决策的前提。疫情是对于智慧城市等系列“智慧”之名建设的各类工程的大考,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达不到关键时刻能用、顶用的基础要求。

总结疫后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如下:

1.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组织、跨业务切实的数据互联互通是社会有效治理、处置重大应急公共事件的基础,成为社会共识。预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融合实施、快速推进。

2.数字化基础设施及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建设将提速。数字基建不仅仅是数字经济的基础,甚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选项。

3.央行数字货币,或成为“新版四万亿”定向刺激的选项,或将加速推出。

4.公众对于数据隐私的关注或将反弹,良好的数字治理、切实的隐私保护决定公众对于数字经济的信心。

5.平台的价值得到检验,平台的功能将越来越综合。无论是政务还是企业,越来越需要一体化、网络化综合支持平台。而平台自身将演变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6.诞生于工业时代的“GDP”,不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经济度量体系。

7.网格化、数字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数字治理需求得到空前释放。

8.各行业、各企业将加速数字化转型。疫情前数字化转型是发展快或慢的问题,疫情后数字化转型是生与死问题。

9.“机器人与人精细化的分工和合作”、“非接触式”业务发展将迎来爆发期。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将成为潮流。企业劳务雇佣关系将向互惠合作的关系转变。

10.数字消费并不会随着疫情消失而大幅降温,随着数字技术、数字贸易、数字共同市场的发展,数字消费更加多元化。

专家观点

赵国栋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研究课题组组长

1.疫情极大刺激了数字消费的发展;

2.疫情中暴露出来的数据孤岛等数字治理的问题,严重影响疫情防治;

3.花大力气建设的智慧城市,面临疫情考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大型互联网平台、网络服务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经受住了考验,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5.疫情按下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进键。

6.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研究,进入子课题筛选阶段。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疫情背景下,全国建立了信息上传下达、及时有效,快速捕捉的“天罗地网”,但是却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

2.疫情初期,社会警觉性略微迟缓,公众警觉防备有所欠缺。某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应急管理初期几乎无用,大量的人工参与,普遍采用人海战术,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3.疫情现阶段,互联网思维的管理决策方式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体现了很大的应用意义。前后期的情况对比发现,技术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技术是万万不能的。“互联网+”思维需要成为社会治理、政府治理、经济治理的默认思维。

许欢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

1.疫情初期,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为军运会搭建的应急指挥平台即刻转换为武汉市疾控指挥中心平台,发挥了疫情数据实时汇集分析的功能。学院全力投入研发力量,随着疫情发展情况,及时为多省市远程部署疫情数据分析平台,快速响应政府应急需求。但前期数据汇集收集存在很大的困难,说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数据仍然无法打通。

2. 目前经济态势严峻,如何平衡复产复工及疫情防控非常重要。信息采集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学院联合辰安科技快速研发针对社区和企业的疫情数据采集及应用平台(疫情通),通过社区和企业对数据采集实现后台自动流转到政府疫情管控平台,服务多地政府,学院教授还发布疫情发展趋势分析。

3. 数字经济在疫情中发挥的应急作用,协同作用并未及时体现。针对公共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资源投放,亟待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应急能力在数字化及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将迎来爆发期。

4. 集科研机构、各方企业、学会协会的多方资源吗,共同献智献力,建设一体化、平战结合的整体系统平台,服务于国家及各地政府数字化发展,真正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戚宜斋

中科天玑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1.我国数字经济面临“疫情大考”的背景下,整个社会将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价值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应用,成为抗击疫情的“新式武器”,数字经济迈向“量变”到“质变”的新拐点。

2.如何将原本应用在舆情监测、智能宣传、情报分析、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大数据智能技术快速应用到疫情场景,赋能防疫及重大灾害,是疫情带给科技企业的灵魂考题。

3.我们快速研发的"智疫通"抗疫产品就是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进而到"应用创新"的典范。采用自增强泊松过程模型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基于智能检索技术面向大众科普问答病毒传播防护知识;更进一步地利用GoIN智能情报分析引擎对疫情态势、传染源行为轨迹进行图谱分析,溯源传染源聚集地和潜在受感染者;面向数字技术研究人员和开发者,开放可视化智能机器学习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构建方面的公共支撑;面向高校师生"停课不停学",开放大数据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及部分教学资源,辅助教师和学生进行远程交互式教学等。

4.疫情期间,由于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原因数据不能共享,造成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技术无用武之地,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数据获取提供政策保障,为疫情防控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应加强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在疫情应急管理中的深度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快重塑数字经济新模式。

傅海峰

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任

1.疫情下的数字经济,平台化支撑作用明显。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线医院信息系统、百姓的在线生活、企业的在线办公等,都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应用,特别是平台型企业的突出贡献。

2.疫情将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紧迫数字治理。疫情当下,平台经济能够让资源实现了无缝转换,迅速切换到疫情应用场景,背后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技术,实现赋能。疫情下的社区手工模式,到处人海战术,以及产业链配套等问题,倒逼城市精准管控和产业升级,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经济建设。

3.数字治理应结合国家治理进行,要特别重视生态建设,包括城市生态、产业生态、企业生态。各类生态是数字经济的不同组件,通过加强治理,打通底层数字逻辑,实现流畅运行。

周华

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三大运营商大数据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各类应用场景广泛使用。联通大数据公司多年的体系化的能力输出,奠定了快速响应的坚实基础,在这次疫情中体现得更为抢眼。

2.大数据在社会发展及行业应用的作用,将对社会大众起到普及促进作用。疫后时代,运营商大数据在行业应用过程中,将再次迎来爆发。

3.地方政府将会更加重视数据的汇集,智慧城市的建设及运营将迎来更新升级。

吴剑波

朗新科技智慧城市事业群首席规划师

1.公共防疫平台,基于城市大数据,通过7通1平1码等疫情防控产品,实现联防联控科技战疫,在无锡广泛应用,覆盖用户500多万。防疫“一点通”小程序,解决了民众的疫情上报、周边情况数据、便民服务、热点新闻他,建立统一入口。其中,数据通、业务通、应用通,解决百姓日常生活及民生问题;社区通,领社区出入管控更高效;复工通,政企联动,有效保证返城人员复产复工;园区通,实现便捷的员工生活健康管理;企服通,保证企业有效管控员工远程办公;校园通,实现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有效连接,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联防通,政府端应用,实现了来人全知、过客不漏、关系全明、疫情牢阻。

2.城市服务超级APP,通过服务的融合创新和全面覆盖,以政府授信、官方认证、一源多端、以人为本的特征,是未来城市服务的统一入口。

3.城市互联网通过连接和整合城市资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统筹和规范数据治理,是创造城市数字经济竞争优势的新型基础设施。

赵江河

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主任

ToB方面,疫情期间“非接触”下,SaaS服务全民化趋势加速,远程协作将成为企业习惯;企业会加强对“无人化”生产关注;智能化和自定制将成为未来企业服务的竞争方向;新的竞争会带来数据割裂和数据迁移的新问题,预测跨平台跨应用的数据迁移服务会兴起。

ToC方面,新的云工具、AI工具的使用,会成为未来提升个体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个体融入平台型经济如电商、直播等,成为未来个体经济发展的趋势;数字内容消费比重会逐步加大,最终可能成为数字经济的最大组成部分。

ToG方面,政府的数字化治理将提速,顶层设计滞后和标准缺失导致的重复建设和数据共享壁垒问题迫在眉睫,建议政府新的信息平台,采用基于数据标准化的统一SaaS平台,并通过接口开放,满足各地政府的定制化需求。最终实现低成本建设、数据自同步、自共享,同时又支持个性化和开放创新的数字治理新局面。

高晓雨

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信息政策所副所长

1.疫情期间,数字联防联控作用明显。数字技术应用作用突出。疫情强化了数据驱动决策、数据共享开放以及数据资产管理的思维,加速了数据共享意识的提升及数据红利的释放。数字化治理能力、数字隐私保护,决定了人民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信心。

2.非典时期,电商行业高速发展,新冠疫情很可能也会带动数字贸易相关行业的飞跃。数字贸易发展,促使企业转型步伐会加快,以应对国际压力氛围,以数字流动,带动人员流动。以运输物流行业,当前高度依赖人工的短板凸显,运输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零工经济、自由职业者将成为新潮流。企业劳务雇佣关系将向互惠合作的关系转变。

3.经过对全球多家咨询机构调研,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网络化、智能化业务,将迎来利好时期。数字政府建设,可穿戴设备及上下游零部件供给产业,智能制造和服务机器人(服装、纺织等机器换人)产业将得到进快速发展,快速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生鲜电商等非接触式业务发展将迎来爆发期。电影、旅游、家政等线上线下融合型(O2O)业务受到打击非常大。制造业被疫情造成强烈冲击,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4.保持警惕国际方面借势竞争及企业外迁,建议以疫情需求为导向进行数字化创新,前提需要多维的应用场景测试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柳峰

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1.疫情初期,大数据并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多源数据不易融合打通,特别是交通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没有融合分析,还需要完善的机制配合。

2.静态数据相对完善,动态数据分析有难度。网格化管理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手工录入,合并报表现象普遍。可视化呈现出现短暂“缺位”,业务专家与数据专家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发挥大数据的强大作用。

3.应尽快完善大数据的态势感知和趋势研判体系建设,建立国家大数据可信流通体系,组建包括数据专家在内的融合型专家团队。研究建立特殊时期信息化项目应急实施机制,实现大数据实效助力基层网格工作落地。

4.疫后时期,国家可能会加大投资与采购力度。央行数字货币可能会加快推出,成为流向全程可控的特殊“专项资金”。

5.传统的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技术、产品、交付模式将进一步被“拷问”,市场格局将进一步发生变化。

国家队主导的集团军+互联网巨头形成的“野战军团”,中小企业产品优势的周期进一步缩短,业务壁垒中期是中小企业的核心优势,长期看核心技术更为重要。

活动背景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自承担国家发改委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研究课题以来,已召开八次研讨会。一直致力于系统化、组织化进行数字经济及数字治理相关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落地工作,衔接十四五规划,助力国家政策落地,引领产业变革发展。希望汇聚数字经济、数字治理领域的学术人才、产业力量,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也必将产生理论、需要思想也必将产业思想的时代,做出开创性的理论贡献。

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课题。总体划分为三个阶段:整体框架研究阶段、子课题立项研究阶段、重大专项研究示范阶段。现在进入第二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初步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框架,做到不缺不漏,看清数字经济的全貌。第二阶段将细化框架,围绕“框架”各个层级设立子课题,做深做细,形成可供设立重大专项的理论成果。

第三阶段优秀子课题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数字经济重点示范项目,最终衔接十四五规划,助力国家政策落地开展一些项目类、工程类的具体工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20-3-3 20:09
青青
粉丝0 阅读1948 回复0

精彩阅读

排行榜

41财经公众号码

扫码微信公众号
给你想要与成长

用心服务区块链创业者/投资者
QQ1541735644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1541735644@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41财经媒体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