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产业区块链是谁的机会?【产业区块链会谈NO.1】

banner.png

为了推动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产业应用的融合, 作为国内区块链垂直媒体,米林财经京链传媒,联合区块链服务商太一云及各专家学者,推出了《产业区块链会谈》的系列专题,每期将邀请1-2名嘉宾学者在线上社群问答对话的形式,分享区块链与垂直领域的结合应用、解读产业政策,为区块链行业内外的从业者、决策者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

——《产业区块链会谈》


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一样,都有望推动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在新基建的赛道上,区块链要想成为基础设施,首先要普及区块链,其次要突破区块链关键技术,最后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4月14日19:30,《产业区块链会谈》第1期视频直播顺利举行。本期主题为“新基建下,产业区块链是谁的机会?”分别邀请到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理事长 邓迪做开场致辞。


徐道彬 启元社发起人,《重启世界》中文主编,“区块链协同创新百人会”共同发起人;


崔伟 清华X-Lab区块链实验室创新导师,两位做主讲嘉宾与大家交流分享!

本期活动由:金色财经、布洛克财经、陀螺财经、链向财经、链虎财经、世链财经、猎云财经、布道财经、未来财经、41财经、鸵鸟区块链、链世纪财经、艺创时代、快链头条、零度财经、DAPPX、米又财经、币值财经、星际视界、BTC123、马丽大咖谈FM、雾财经、链氪财经、币桃、币小白、瓦力财经、区间集、倾听财经、链团财经、链云财经、SOSOLX、FN、星传媒、海星区块链、贝数区块链、中本财经、链安财经、链财经、TD财经、链商店、Hubox、贝博、众悦财经、麦田财经、海浪之声、Link周刊、万链之家、币本直播、陀螺问答、群TV、芥末圈等媒体联合支持。

以下为直播视频和文稿:



1.区块链和产业区块链是什么?


谭琳区块链和产业区块链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提到区块链大家会觉得这是金融领域的产物,提到产业区块链,大家首先想到的这是联盟链在做的事,能否先给大家介绍两位理解的区块链和产业区块链?


徐道彬:通俗地讲,区块链首先是一种分布式账本的数字技术,是流水账、复式记账后的一次革命,由此引发人类大规模的协作模式,推动互联网从信息到价值传递,是人类走向分布式组织的一次革命。

产业区块链是基于产业生产关系的协作系统,因为其信任源首先来自联盟机构的背书,在我心目中,这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磨合修正的一个过程,一个方案。


崔伟: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记录信息和数据的分布式数字账本,该账本存储于对等网络的多个参与者之间,参与者可以使用加密签名将新的交易添加到现有交易链中,形成安全、连续、不变的链式数据结构;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一种不可能被更改的分布式数据。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仅由一个中心服务器节点对数据进行维护,其他节点存储的只是数据的备份。

区块链的“分布式”不仅体现为数据备份存储的分布式,也体现在数据记录的分布式,即由所有节点共同参与数据维护,单一节点的数据被篡改或被破坏不会对区块链所存储的数据 产生影响,以此实现对数据的安全存储。因此区块链特征包含:分布式、多节点共识、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

区块链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创新,而是 P2P 网络技术、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链上脚本、密码学等多种 技术深度整合后实现的分布式账本技术。

近几年来,区块链凭借其独有的信任传递机制,逐渐表现出了业务数据可信化、参与主体对等化、监管手段多维化等突出优势,有助于实现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可信共享,加速参与主体多方协作,实现监管穿透管理,蕴含着加速我国数字化转型、激发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如果区块链和实体经济能够实现深度融合,能够在民生领域广泛落地和应用,能够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政务服务相结合,将极大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提高民生福祉。这正是我们研究产业区块链的价值所在。



2.区块链要想成为基础设施要解决什么问题?


谭琳:今年3月4日,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什么区块链没有进入新基建名单?区块链要想成为基础设施,要解决哪些问题?


崔伟:首先,什么是“新基建”?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的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因此也被称之为 “铁公基”,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不过,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以 “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

新型基础设施,是相对于以往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而言的,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图片来源网络

新型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点主要有三个:

一是基础不同: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新型基建更加关注科技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

二是作用不同:

新型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激发出更多的新需求,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价值所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统产业的转型提供技术赋能。

三是模式不同:

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为发挥投资的最大效能,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二者视为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同时也是融合和改造提升关系。

的确,其中并未提到区块链。但我认为,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在未来技术革新和产品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数字经济重要基础设施,本次未纳入“新基建”主要是因为在目前,区块链应用还不会进入爆发阶段,但本轮新基建完成之后,随着落地性不断增强,区块链或是下一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事实上,近期,政府对于区块链落地应用的推动明显加码、加速。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其中提到:“ 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中共中央发布过4份含区块链的文件,中央各部委发布的区块链相关的扶持政策信息多达45则,其中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区块链相关指导政策多达13份。就在2020年1月份,央行、交通运输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广电总局、司法部等10部委连发11则促进区块链与各领域结合的政策信息。而且区块链在众多技术排序中,逐步居前。



3.联盟链和公链

谭琳:联盟链和公有链各有优势,也容易放到一起谈论,您怎么来看两个方向?


徐道彬:共存。从一个个体,比如00后,他未来会生活、生存在联盟链和公有链上,但公有链一定是未来的主流,是一个真正的新物种,人类未来的生活点对点将是常态,公有链是新世界的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


4.数字货币走向何方

谭琳:产业区块链是否就是无币区块链?数字货币将走向何方?


徐道彬:首先我们不能基于以前法定货币的概念来理解“无币区块链”,我们不讨论货币的非国家化,但货币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产业区块链所需的全球合作,人机协作,这种新体系的激励机制,必然需要一种超越国际的“通证”,未来产业从业者,既需要法定的主权货币,比如央行的数字货币,也需要产业生态里大规模协作的“通证”。



5.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谭琳:目前区块链的行业应用主要有哪些领域?从技术层面,主要应用了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什么问题?


崔伟:正如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报告中所指出的,目前区块链的行业应用主要在下列领域:

· 数字金融

· 物联网

· 智能制造

· 供应链管理

· 数字资产交易


数字金融(或者说金融科技,FinTech)在过去几年中发展非常迅速,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感受最直接的,可能就是去银行柜台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大部分的金融交易(包括支付、借贷、证券投资等等)都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完成,“无现金社会”已经成为现实。

这其中,区块链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


一方面,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的加密账本,避免了对于单一中心的依赖,特别是在由多种金融机构合作完成的业务方面,譬如跨国转账、信用核验、贷款审核等方面,通过把所有各方、参与者都链接到一起,任何一方如果想要篡改数据,都必须要得到所有参与者的配合,这大大提高了“作恶”的成本。

另一方面,伴随区块链发展的加密货币,或者说广义的数字货币,也在数字金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全世界的用户能不能像网络发送消息一样方便地转账?Facebook的Libra项目正是出于这样的愿景而诞生,而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在酝酿多年之后呼之欲出。


第二,是物联网。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英文叫做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应运而生的。最初,互联网连接的终端是一台台电脑,起到了改变商业流程的作用。接下来,互联网连接到了人人都有的手机,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再进一步,就是连接到我们身边的每个设备和物品,让一切都变得“智能化”(不光是从这些终端上获取信息,还要能加以控制),包括智能手表/手环、智能门锁、智能家电,乃至于将来可能出现的“万物互联"。区块链技术的作用是把各种数据,以高度加密的形式写入到分布式的数据库之中,而物联网最大的缺点,正是安全性。

在智能制造和供应链管理中,例如溯源、存证等,区块链技术也得以大显身手。我今天在这里就不逐一展开了。

图片来源网络


谭琳:在应用结合过程中,还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


崔伟: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层面,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区块链数据只有追加而没有移除,数据存储能力要求高。

2、 仍需多技术协作才能保证上链前的数据真实有效。区块链技术只能确保“链上”的信息不被篡改,保证这部分内容的可信度,然而区块链难以独立解决上链之前源头数据的可信度问题,需要信息安全技 术、物联网、AI 和其他技术的共同协作。

3、 区块链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区块链技术本身和架构目前都存在安全风险,安全问题和加密技术仍有较 大提升空间。如在协议层面临协议漏洞、流量攻击和恶意节点等多种安全隐患;在扩展层则存在代码 实现中的安全漏洞;在应用层则涉及私钥管理安全、账户窃取、应用软件漏斗、DDoS 攻击、环境漏洞等安全问题。

4、 为了实现真正的多方数据共享,隐私计算技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是如果要多方真正愿意将真实数据在链上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必须要在隐私计算技术上得到提升,未来隐私计算在安全云计算、分布式计算网络和 加密区块链三个方向将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5、 通用型方面仍有明显不足。为了适应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满足跨企业的业务链条上的数据安全高效共 享,区块链对数据的记录方式要有足够的通用标准,才能很好地表示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目前的区块链系统大多采用特定的共识算法、密码算法、账户模型、账本模型、存储类型,缺少可插 拔能力,无法灵活适应不同场景要求。

6、 功能尚不完备,缺少对企业级应用一些常见功能的支持。现有区块链平台模型抽象单一,难以适应业 务系统快速开发的要求。另外,缺少对企业级应用中一些常见功能的支持,例如用户认证、多级授权 等。再者,涉及到企业业务协作时,跨企业的事件通知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少有区块链平台进行了 相关功能支持。

7、 区块链由多种技术构成,学习成本高、实施难度大、人才稀缺。区块链是综合学科,涉及到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对人才综合要求高,目前人才来源主要是公司项目实践和社会培训,高水平的区块链人才仍然非常缺乏。



6.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相互补充

谭琳:中心化平台在未来是否有可能被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所替代?

徐道彬:宏观上看,有些领域中心化最好,有些领域是去中心化最好,比特币和区块链诞生于2009年,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经济治理力量,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两位得主,都是研究自组织的。我们觉得,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一种相互补充,相互演进。而且我们今天生活在虚拟-现实的世界,虚拟组织是去中心化的主场,这其实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了。



7.区块链的法律法规

谭琳:区块链技术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问题,两位有哪些想法?如果监管沙盒如果长期不落地,是否会对业务推进造成较大的阻碍?


崔伟:我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发展轨迹梳理一下:

  • 在 2013 年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比特币、 代币等网络虚拟货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 通使用。个人投资者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自由,但不受到法律的保护,由投资者自担风险。

  •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范 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称向投资者募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 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虚假资产 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投资者须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文件要求即日停 止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 2019 年以来,全国各地监管部门正全面排查属地的“炒币”活动,就涉及“虚拟币”的 违法现象提醒风险。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联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新冒头的虚拟 货币交易场所、ICO 活动、境外交易货币平台及时处置。监管机构还加大了对商业银行 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

  • 2019 年 4 月 8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征求意见 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虚拟货币“挖矿”活动被列入淘汰类产业。

  • 2019 年 11 月 6 日,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与 4 月发布的 《指导目录(征求意见稿)》相比,曾被列入淘汰类产业的虚拟货币“挖矿”条目被删除。

  • 2019 年 2 月,国家互联 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发布的《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本次“管理规 定”的出台也意味着我国对于区块链信息服务的“监管时代”正式来临。

  • 3 月 30 日,网 信办发布了第一批共 197 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涉及多行业领域、多 家上市公司。

  • 10 月 18 日,网信办发布了第二批共 309 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块链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并且在短时间内即发布两批备案编号本身代表了我国政府监管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和重视,区块链产业发展有望提速。

  • 11 月 20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告,国家标准委新建一批全国专业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等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工作。

  • 去年12月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宣布,北京市在全国率先试点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其中提出了: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中心,全面推动研发与应用,争取国内外创新领先地位;

以互联技术为核心,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升级,夯实金融科技的基础;

以分布式技术为重心,强化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争取区块链的成熟应用;

以安全技术为保障,为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保驾护航”。

  • 今年3月16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发布了《关于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项目申请机构声明的公告》。该公告称,经公示审核通过,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第一批创新应用已完成登记,将向用户正式提供服务。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项目入选。


  • 可以看到,监管沙盒依然是以产业发展为中心,注重区块链的落地应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20-4-16 11:52
青青
粉丝0 阅读10763 回复0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心服务区块链创业者/投资者
QQ1541735644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1541735644@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41财经媒体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